邹氏(?年-?年)
夫君张济在进攻南阳时战死,遂寄居外甥张绣旗下。197年,张绣降服曹操,曹操进驻南阳。之后,曹操将邹氏请入自己帐内,缠绵数日,使得张绣大怒,引军攻击曹操。而为守护曹操,典韦曹昂等人先后殒命。
以下文字摘抄与互联网——《三国英女评—邹氏》:
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好色之徒,也从来不隐藏自己的欲望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六回中罗贯中这样写道:一日操醉,退入寝所,私问左右曰:“此城中有妓女否?”操之兄子曹安民,知操意,乃密对曰:“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,有一妇人,生得十分美丽,问之,即绣叔张济之妻也。”操闻言,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。须臾,取到军中。操见之,果然美丽。问其姓,妇答曰:“妾乃张济之妻邹氏也。”操曰:“夫人识吾否?”邹氏曰:“久闻丞相威名,今夕幸得瞻拜。”操曰:“吾为夫人故,特纳张绣之降,不然灭族矣。”邹氏拜曰:“实感再生之恩。”操曰:“今日得见夫人,乃天幸也。今宵愿同枕席,随吾还都,安享富贵,何如?”邹氏拜谢。是夜,共宿于帐中。这事对曹操来说无所谓,但邹氏却有点害怕,不管是在曹操的威逼之下还是自己自愿的,她知道一旦张绣知道了,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。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,曹操大张旗鼓地派五十甲兵把邹氏带到营帐中,而且几日不归,自然让张绣知道其中的真相。张绣觉得是曹操给予他的奇耻大辱,报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曹操的代价是惨重的。长子曹昂被乱箭射死;侄儿曹安民被砍成肉泥;贴身的保镖典韦上下被数十枪,箭如骤雨,血流满地而死;自己也被流矢所中;就连西域大宛国进献的汗血宝马绝影也被射死。曹操痛不欲生,设祭祭典韦,亲自哭而祭之,顾诸将曰:“吾折长子、爱侄,俱无深痛;独号泣典韦也!”后来曹操打仗经过此地的时候,仍然要祭奠一番。
我们有理由将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锁定在邹氏身上;也有理由认为张绣做的是对的;更有理由认为罗贯中应该在《三国演义》中让邹氏死于乱军之中,以解典韦之死之痛。可是历史并非如此,罗贯中再次把邹氏作为红颜祸水树立了一个典范。
《三国志·魏书一·武帝纪第一》记述:张济自关中走南阳。济死,从子绣领其众。二年春正月,公到宛。张绣降,既而悔之,复反。公与战,军败,为流矢做中,长子昂、弟子安民遇害。而《魏书八·张绣传》记述的是:济屯弘农,士卒饥饿,南攻穰,为流矢所中死。绣领其众,屯宛,与刘表合。太祖南征,军育水,绣等举众降。太祖纳济妻。绣恨之。太祖闻而不悦,密有杀绣之计。计漏,绣掩袭太祖。太祖军败,一子没。
应该说曹操不是把张济的妻子(不知道是不是姓邹?)当成嫖玩的对象,而是纳为妻。那个时候纳别人之妻为妻是很常见的事情,曹操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做,之前就把秦宜禄的老婆杜氏据为己有,本来是关羽看中的,被曹操横刀夺了爱。所以张绣恨与不恨,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再者,投降和诈降本来就是可以相互转变的,最后的结果必须要用战争来分晓,战争中的伤亡也是无可避免的。而且发起战争的是曹操,因为曹操觉得纳了张绣的婶婶为妻并不能成为张绣恨他的理由,真正的是张绣的投降不是很有诚意的,所以曹操还是要杀张绣的。可惜计划不周,阴谋泄露,被张绣提前偷袭了一把,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况且曹操败绩的真实原因被裴松之引《吴书》曰:绣降,(凌统)用贾诩计,乞徙军就高道,道由太祖屯中。绣又曰:“车少而重,乞得使兵各被甲。”太祖信绣,皆听之。绣乃严兵入屯,掩太祖。太祖不备,故败。
这样的过程和结局应该与张济之妻张绣之婶(邹氏?)无关。因为在后面的事态发展中,曹操和张锈又言归于好了。《三国志·魏书八·张绣传》继续记述着:
绣还保穰,太祖比年攻之,不克。太祖拒袁绍于官渡,绣从贾诩计,复以众降。/ 绣至,太祖执其手,与欢宴,为子均娶绣女,拜扬武将军。官渡之役,绣力战有功,迁破羌将军。从破袁谭于南皮,复增邑,凡二千户。是时天下户口减耗,十裁一在,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,而绣特多。
所以,整个事件完全是循着战争的规律在发展,曹操的儿子死了,侄儿死了,典韦死了,自己受伤了,宝马绝影被射杀,只是战争的结果,与原张济之妻原张绣之婶后曹操之妻的罗贯中所谓的邹氏无关。